咱们先从几组数据看下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态度:
不难看出,消费者们对于自动驾驶态度消极,担忧其安全性和落地程度,要从根本解决该问题实现普遍切可靠的自动驾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近期的在线研讨会《打破自动驾驶的障碍,赋能可接受的技术路线》中,重点讨论了ADI从雷达、激光雷达、IMU3个方面实现自动驾驶,应对不断变化的路况实景:
本期研讨会的回放请点击:http://webinar.elecfans.com/453.html
附件是本期研讨会的讲义,供大家下载并学习~
PDF
Q:现在自动驾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ADI在自动驾驶领域提供哪些技术方案?
A:目标是120km/hr,但现在很多上路测试或是落地的项目都是30km/hr的。ADI有自动驾驶领域所需要的Radar, Lidar, IMU, TOF等芯片。
Q:未来针对突发事件如误判或者特殊场景下(类似于逆光)和探测周围范围相对广泛的传感器的误判是否有新技术或相对有效的办法解决。
A:是的比如逆光场景对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是一个大的挑战,激光雷达来说选择905nm波长可以利用大气对阳光中这一波段的吸收来减小干扰,另外我们需要设计更大动态范围的传感器来适应环境光的剧烈变化,其三,还可以通过系统来识别然后补偿/排除/拟合饱和像素,类似摄像头的白平衡功能。来减少类似场景的出错率
Q:陀螺仪对汽车导航应用,已经成熟普及了吗?
A:之前陀螺仪已经在车身平稳控制上成熟应用了。对于自动驾驶导航来说,对陀螺仪的要求更高,比如陀螺仪的长期稳定性,在颠簸情况下输出的准确性,交调灵敏度的影响等,这就需要像ADI的IMU这样的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并且都每一个器件都做了全温范围内的温补校正。
Q:惯导方面ad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A:ADI在这方面拥有业界领先的IMU技术,比如零偏稳定性达0.8dph的ADI1649x系列,芯片大小的ADI1647X系列等等。而且ADI的IMU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前,就已经广泛的用在航空航天和农业自动化等场景,可以说非常适合于对安全和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自动驾驶行业。
Q:如果是恶劣天气时的判别是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避免?
A:是的恶劣天气对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是巨大挑战,但一般微波雷达受影响较小。 不过因为系统里某些传改期失效或出错率变高,驾驶策略应该追求保守--降速或交由人工干预-- 类似人驾车情况